赵振家教育随笔系列2013季之五
跟别人比,还是跟自己比
 

  在子女教育上,中国人普遍存在一种心情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存在一种情绪叫攀比。而在海外移民身上,这种心态越加突出。一则是对子女教育的格外重视,二则是新移民们给了自己无退路的重压。于是在海外华人的圈子里,我们常常能见到家长们习惯性地把自己的孩子和邻居的孩子比,和同事的孩子比,和朋友的孩子比。很多家长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就经常被父母拿去和其他孩子比较,到了自己为人父为人母时,这种与人比较的习惯便也理所当然地用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家长的出发点可能想通过比较,激发孩子在学习上不甘示弱的劲头,增加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但是比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丧失了孩子的自信性和自尊心。

  杨乐乐是英才的学生,在英才学习了一段时间,成绩一直不怎么好,低于班级平均水平。她的父母在蒙特利尔开了一家餐馆,因为生意很忙,夫妻俩很少有精力去管孩子。有段时间我发现杨乐乐成绩有了不小的进步就打电话给她妈妈,希望她能鼓励孩子,让孩子体会到进步的喜悦,乘胜追击。之后有一天课间我遇到杨乐乐,趁机打趣地问她:“你这次考试进步这么大,爸爸妈妈有没有奖励你呀?”结果她却很失落地告诉我:“没有”,孩子欲言又止,几番犹豫后她告诉我:“赵老师,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要怎么样爸爸妈妈才能满意。这次考试,妈妈非但没表扬我,还把我骂了一顿。在我父母眼中我什么都不如别人。好像从记事起,我的爸爸妈妈就不断地拿别人和我比,说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好,我怎么怎么让他们操心。他们既然认为别人这么好,就让别人做他们的女儿好了。再说我不是不想学好,我也在努力,可为什么我的进步他们都看不到呢?”我有点意外,我告诉她,她的进步我和老师都是看在眼里,为她高兴的,不论父母什么态度,首先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潜力学好,父母说这些话是希望她不要骄傲,更加努力。我告诉她,每天只需要进步一点点,每次考试哪怕进步一分,那就是值得肯定的。我们不用总想和别人比,踏实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我又给这位母亲打电话,严肃地告诉她,如果继续这样的态度和方式, 她正准备升中学考试的孩子极有可能考不上任何好的学校。

  事后有一天,杨乐乐的妈妈不顾店里生意,专程到学校里来找我,她说:“赵校长,我来向你认个错,你让我给孩子鼓励,我也尝试去这么做,也想平心静气的和孩子说我们好好聊一聊,还在店里想好了该怎么和孩子说,可是回家路上遇见邻居,她的孩子也是英才的学生,一问她孩子成绩,又是九十多分!那一刻,你的忠告就被我丢到九霄云外,一想到我女儿就考了七十分,同样的学校,同样的老师,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成绩就那么好,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特别是一天工作下来非常劳累,又觉得孩子应考的时间只有几个月了,心里很是着急,一回到家就劈头盖脸把孩子痛骂了一顿。”她的这种教育方式是导致孩子成绩不好的重要原因。如果这个孩子习惯被骂了,她会在心里把自己定义为不好的学生,她看不到希望,表面在学,心中却在放弃的边缘。在观察中我发现,杨乐乐平时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不敢平视别人的眼睛,说话很小声,也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说话做事没有一点自信,唯唯诺诺的。走路总是低着头,像是欠了别人似的。这位母亲才意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给孩子带来了这么大的影响,表示很后悔。她表示:“我今天来就是想告诉校长,我一定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在孩子有进步时多给与表扬和鼓励”。

  我之所以因为杨乐乐母亲的态度和她较真,是因为我深知提高一个孩子的自信心是很难的,学校和老师在很努力地帮助孩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可是如果家长不配合,我们所做的努力就事倍功半了。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特别优秀的孩子比,特别优秀的也只是少数学生,家长应该把目光放在自己孩子身上。像杨乐乐,虽然那次只考了七十分,但是之前考试她只有六十分上下的水平,学生在努力着并取得了进步,学校给她颁发了进步奖,并特意知会了家长。家长应该看到自己孩子自身的进步,鼓励她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孩子才能越来越好。杨乐乐当年顺利考上心仪的著名中学,去年来英才做义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乐观自信充满朝气的阳光女生。

  像杨乐乐母亲一样,一说起孩子学习成绩就翻旧账、唠叨不止,和别的孩子比来比去,在我们新移民家庭里并不少见。这种焦躁的情绪来源于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这种期望多是由于很多家长认为,移民是牺牲了自己给孩子做了“垫脚石”,孩子一定要取得优异的成绩才能对得起父母的付出,才能使父母自己有些成就感。但是,需要家长们重视的是,移民后孩子的压力也相当大,孩子也有自己的心理诉求。新移民的子女的压力,和在中国单纯学业上的压力不同的是,在应付移民父母极高的期待以外,自己本身还有文化、语言和环境适应问题,不但父母不一定能帮助,更有很多新移民子女还要替父母与家庭承受语言负担,替家长作翻译,交涉房租、看病、申请福利等经济问题,在这过程中,孩子被迫去了解家庭各种压力,导致不少华人子女心情焦虑,甚至出现抑郁迹象,有些甚至出现了神精问题。在美国,对亚裔学生心理研究结果表明:东亚裔青少年自卑感比其它族群都更明显,在高中或大学生中认为自己曾被歧视或骚扰的族群中,华裔学生的比率最高。

  移民了,孩子们告别原来熟悉的亲人朋友,父母是他们唯一的依靠,所以他们渴望更多的关注和理解。家长们自以为对孩子非常好了,真相往往是,孩子觉得你根本就不懂得他,不尊重他,不爱他。孩子觉得是你的自私让他背负了这么多的压力,是你自己难以承受困难,而把未来全部寄托在他的身上。所以,对孩子好,不是你自己认为是好的就可以了,而是要考虑到孩子的诉求,孩子遇到困难时,尤其渴望父母的信任和鼓励,而非埋怨。

  作为家长,我们要懂得换位思考,每当我们想拿孩子和别人比的时候,问问自己如果孩子当着你的面说别人的家长怎么怎么好,自己心里又是什么滋味儿呢?同时,在父母们停止攀比的同时,也应教育孩子要勤于思考,静心审视自己,经常反问自己:“我现在各方面表现如何?有什么优缺点?跟上个月比较哪些方面有进步?哪些方面有退步?我该怎么办?我有决心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吗?”帮助孩子客观地认识自己,用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用可以预测到的明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哪怕有微小的进步也是对自身努力的肯定。而且人的进步不仅仅是体现在分数、成绩上,更重要的是告诉孩子,只要你尽全力了,你就是好孩子!希望家长们,能放下心底的迫不及待,放下无法释放的压力,教会孩子努力和进取的态度比考高分更重要。回到我们走出国门,想给孩子更好教育的初衷,是要帮助孩子做比今天更好的自己,帮助他成为他愿意、乐于成为的人,也希望家长们能多一分从容、淡然,所有的困难都会过去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本文案例系真人真事,为尊重学生隐私,姓名采用化名)

 

作者简介
赵振家,英才学院校长(加拿大蒙特利尔)
网站:http://www.elitecollege.ca
Email: bradley@elitecollege.ca
WeChat: BradleyZhao
电话:514-303-8237
(版权作者所有,如需转载须注明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