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家教育随笔系列2013季之二
|
用事业心打造你的孩子
|
海外移民置业艰辛,往往事业刚见起色想喘口气,却又接到学校电话:你的孩子最近学习情况很不理想,你的孩子在学校闯祸了……养儿才知压力山大。在海外,为了生活疲于奔命的家长,很难有心情和条件去平衡生活里的每一件事。在子女教育上,心有余而力不足更为凸显,面对淘气的孩子再好的脾气也难免会有失控的时候。父母唠叨不休,咄咄逼人,孩子却已耳朵生茧,宠辱不惊了,还论什么亲子和谐,说教成了对牛弹琴,到底该拿孩子怎么办?其实问题真的都在孩子身上吗? 陈强的父亲是海外某大学教授,俗话说“孩子成才三分靠天赋,七分靠培养”,以我们惯有的思维,从其家庭背景来看,陈强的学习应该不会差到哪里,毕竟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可是陈强在欢迎班一待就是三年,而且成绩不尽如人意。孩子根本无心学习,上课抱着电子书看,常常逃课。我找到陈强的父亲,了解到这位教授父亲平日里忙于做学术研究,难得抽出时间管理孩子的学习,而且每一次与孩子交流,总是不欢而散,没有成效。我问他怎样和孩子交流时,他说每一次跟儿子坐下来谈话,本想以冷静的心态来交流,结果说了两分钟越说越急,越想越气,就忍不住骂孩子,骂完了自己也不高兴,孩子的逆反心理也是非常严重,成绩始终不见起色。可见,这位父亲输在了这“七分培养”上。这位教授父亲自身学术能力很强,却没有把这种学习的能力放在子女教育上。他懂得要花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自己的课题才能出成果,可在孩子的教育上,时间和精力,都没能给足孩子。因为他的不重视,没有及时以积极和耐心的态度来分析、解决孩子的困难,从而导致孩子的学习问题越拖越严重。孩子即便很聪明,但是这些小聪明并不足以应对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接受没有任何语言基础的全新知识。如果孩子不能端正学习态度,不愿意花功夫、用心去背记、思考、钻研知识,就很难取得进步,甚至连达到平均水平都很难。这一晃三年过去,陈强的法语水平都未能达到出欢迎班的级别,耽误的不仅仅是孩子珍贵的青春时光,还会对他的性格产生难以逆转的影响。 因为陈强一直出不了欢迎班,陈强的父亲想到把孩子送到英才来补习。事实上我对陈强是很严苛的,也经常暗地里观察他上课的情况,询问任课老师他的学习动态。一开始我发现陈强在法语课上用电子词典看中文小说,我就出其不意抓个现行并给予没收。发现他学习态度不端正,放学后我就把他留下来单独谈话。当然,在陈强取得进步时,我会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有一天,陈强的父亲对我说:“赵老师,你知道吗?我今天开车送陈强来上课,路上堵车,陈强就催我换条路绕过去,怕上课迟到挨训。”对于一个从前不积极面对上学的孩子来说,害怕上课迟到可以说是一个实质性的进步,因为他开始在乎上学、在乎老师对他的评价了。当时我就告诉陈强的父亲,陈强离出欢迎班不远了,果然不出所料,不久后陈强顺利的出欢迎班,进入正常班的学习,而且对学习也越来越有信心,很快就赶上了其他同学。 其实,我们很多家长像陈强的父亲一样,忙于事业却忽视了孩子。我也知道一些总是很忙的家长。他们忙于工作,对待自己的客户,可以花上一整个晚上去陪吃饭,说好话,排除万难,让客户满意。可是对自己的孩子却没有耐心,只知道训斥。这种情况,在我们中国家长身上非常常见。 其实孩子在乎你的每一句评价 美国的尼娜?布朗博士在研究教育心理学时曾得出这样的结论:假如父母告诉孩子“你看上去一团糟”,实际上他们真正想表达的是对他们自己的样子很不满意。而他们往往将这种不满转移到孩子身上,即便孩子确实也是“看上去一团糟”,但是他们真正想传达的意义仍然是关于他们自己的。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之前,必须首先整理好自己的情绪,要知道往往父母脱口而出的抱怨是非常伤害孩子的内心的,从某种方面来看,父母是不希望孩子朝自己担心的方向发展,而过激的言辞往往让孩子对自己的认识打上“我真的是一团糟”的烙印。 每一个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对孩子的影响可以是积极的正面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负面的。往往孩子表现越好,家长心情越愉悦,孩子在学习、生活的自信心上都会表现的越来越好,反之则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觉得学习是件痛苦的事情,像在黑暗中没有出路。当孩子和父母都在这黑暗中迷路时,父母应当给以孩子足够的耐心和正面的能量,多给予有价值的建议,少给予喋喋不休的批评和抱怨,应当带领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指引孩子走向光明的路口。 把孩子当作孩子 在教育孩子方面,以我十多年的教育经验让我体会到:无论是什么孩子,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比较而言是不大容易的。孩子相比成年人尤其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恶言。如果家长总是用消极的办法来对待孩子,其结果是孩子改过的少,怨恨父母的多。孩子始终是孩子,父母切记不要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行为!切忌先入为主的给予评判,而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自省我们与孩子的对话,做父母的往往只阐述不可以,却不解释为什么不可以,往往告诉孩子不对,却从不给予任何可行的建议。很多家长,尤其是中国的家长相信“慈母多败儿”,孩子“不打不成器”,近年社会更是流行起“虎妈”“狼爸”种种,体现出中国人习惯采取严苛的教育模式,把教育理解为“训导”“管教”“惩罚”,强调“服从”“听话”,担心赞美会让孩子不思进取,骄傲不前。其实反思我们自己,到底是责骂会让人反感,还是赞美能更让人有动力?从心理学上看,人们往往愿意匹配赞美而做出行动维系自己的形象。相信没有人希望自己总是被批评,更何况孩子,过度的批评而不加表扬,最终会导致“破罐子破摔,以滥为滥”。 能够自控的交流 很多父母对我说:“我知道我骂孩子方法不恰当,可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看到孩子成绩不见起色我就着急,一着急就口不择言。”遇到这种情况我想对家长说:和孩子谈话前一定要先让自己冷静。难以控制自己,就难以控制他人。家长的内心安定,才能理智地教育子女。要以从容的态度面对孩子的成长,你的从容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不能总盯着孩子的成绩看,否则一旦孩子没考好,你就会衰声叹气觉得孩子不争气,自己为什么什么事都不如意,反而会陷入恶性循环。要想打破这样的不利局面,首先调节心态,从而调整方法。家长要能够把孩子放在分数以外的位置去观察,其实孩子也没那么糟糕,其实孩子也有他可爱、有朝气的一面。如果家长无法从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急躁的心态里跳出来,也许找一个“第三方”事情会变得简单些,找一个孩子信得过的人来和孩子交流,帮孩子一起找到症结所在,然后共同帮助他改进自我。此外,在与孩子交流时,可以试一试泡杯热饮,以坐着代替站立的姿态与孩子交流,身子向后倾斜,一定程度上会更容易控制住自己激动的情绪。 作为父母都有一颗无私的儿女心,希望透过这个案例,家长们也能够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心——对孩子的教育是否用心到位了?俗话说,孩子只愁养不愁长,培育一个孩子成才所花费的心力,要比供他吃喝长大要来的不易的多。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父母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吃得了苦。如果做家长的对孩子能有做学术、接待客户的耐心和热情,把子女教育当作自己的终身事业来开拓、钻研,那么也一定可以培养出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本文案例系真人真事,为尊重学生隐私,姓名采用化名) 作者简介: 赵振家,英才学院校长(加拿大蒙特利尔) 网站:http://www.elitecollege.ca Email: bradley@elitecollege.ca WeChat: BradleyZhao 电话:514-303-8237 (版权作者所有,如需转载须注明作者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