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故乡
吕鉴潼 15岁,英才学院 |
简单的故乡,复杂的思乡。——题记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作者浅谈思乡,具体的内容并无出众之处,早已忘却。但他所写的一段话,时至今日,仍旧让我印象深刻。在看到作文题目的一刹那,在我脑海中蓦然显现: “出门在外,女孩子想家的话,会比较麻烦;男孩子想家则好办得多,一顿家乡饭便可以解决。” 我刚读到这里时,甚觉荒谬,暗自认为作者实在是把故乡看得太过简单,甚至在旁批注:“此言差矣”。 可是,直到我真正独自离开家乡,来到异域生活的时候,才发现此话并非空穴来风。 系上围裙,打开一袋刚买来的酸菜,爆锅,调味,焖炖,收汁。当满溢着家乡味道的酸菜上桌时,对故乡的思念,早已抛却脑后。 却才猛然回味过来,作者的话并不假。 食物,一个简单而又饱含深情的词语。 家乡,一个遥远而沉重的地方。 他们二者,真的可以划上等号吗? 而思乡,又被摆在了什么地方? 对我来说,思乡,并不简单。 刚刚出发的时候,总是满腹豪情,满口豪言壮语,恨不得仰天长啸赋诗一首,表达个什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再表示一下对“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批判,再发下什么“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誓言,怎个豪气干云,怎个胸怀大志。 可当登上飞机,回望故乡远去之时,却不觉地泛起了奇怪的感受,像是多年来的依靠,被人取走。再大的梦想,也被打得体无完肤。 每个人,心里都有着对自己家里那一亩三分地的眷恋。 有些人,甚至连搬家,也会不时地怀念自己的老房子。虽不免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嫌疑,但却也有力地证明:人啊,一辈子活在世上,总还是要找些依靠的。对家乡的思念,是深深地种在我们骨髓里的,是永远抹不去的。 当真正踏上一片陌生的土地的时候,什么激动,什么憧憬,早已经悄然消失,陪伴而来的,只有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以及旅途的劳累。思乡?或许早已经困到想不起来了吧。 等到修养好了,开始新生活的时候,才发现,曾经所依靠的家乡,早已没了踪影。这时,思乡的情绪便如江河般滚滚而来。夕阳西下之时,也不免文艺一番:什么“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什么“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只觉诗兴大发,还要仰头45度角对着夕阳流下一滴伤心的泪水。可真要谈谈思乡,却只能“欲说还休”,努力地寻找家乡在自己心中的影子。 仔细想一想,发现,家乡在心中所留下的烙印,远比想象中简单。 故乡,直白地说,只不过是一个地方罢了,思乡,思的不是地方,而是家乡的人事物,景与情。怀念的是人生的过往,是为自己身份作证明的“根”。 思乡,是一种很玄的东西。提到故乡,每个人都要自豪几句,怀念几句,再来个所谓的“思乡”。就算家乡没给他留下任何烙印,也要抒发一下思乡之情。它很复杂,感情这东西,没人说得明白。具体为什么思乡,怎么思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现在的思乡,已经变了味,提到故乡,每个人都得来两句,聊一聊,就像认老乡一样,得拉近一下对家乡的感情,不是吗? 可家乡,真有认为的那么遥远吗?一张机票,12小时左右的行程,家乡便可以出现在眼前。在如今这个社会,距离,早已不是问题。 现在,似乎便能理解余光中老先生的《乡愁》了。 故乡,怎么可能是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什么举重若轻,什么借物抒情,不要听语文老师“强词夺理”。 邮票,是与家乡的联系,走了这么久,家乡变没变,朋友怎么样了,有没有什么大事,那个女同学又和谁走到了一起......这思乡,思的是人与事。 船票,是回家乡的路,走了这么久,回去看一看,玩一玩,吃点小吃......仅此而已。 坟墓,是家乡的人,走了这么久,物是人非,人走茶凉,自古世间多离合。 海峡,是与家乡的距离,可以远在天涯,也可以近在咫尺。 思乡,思的从来不是故乡,思的是曾生活在身边的人,曾吃过的食物,曾看过的风景,曾经居住过的那个小窝。 家乡,是一个集合体,包含着一个人所有的过去。 就像那首歌唱的一样:“我的老家,就住在这个屯,我是这个屯里土生土长的人......”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家乡的这片土地上,无数的故事在那里上演,正所谓“藕断丝连”,与家乡的联系,是斩不断的,因为,那里,留着我们太多太多的寄托。 写到这里,不禁泪目。 家乡,其实只是一个寄托,十分简单,却分量十足。 因为,不论走到哪里,困了,累了,伤心了,绝望了,只要想一想家乡,拿出来与家乡有关的东西,那颗悸动的心,就会悄然平静。 家乡,就是这么简单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它都会敞开大门,让心灵安居。 餐桌上,乡愁是一盘满满的酸菜,我在这头,家乡在那头。——尾记 文 吕鉴潼
|